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学践课堂”提升乡风文明

    惊蛰后的千里陇原大地,天气逐渐转暖。3月7日至8日,一场蕴藏着浓浓书香与梦想的甘肃省首届农民读书示范活动在敦煌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14名乡村阅读推广人、基层农家书屋工作者、农家书屋管理员用一个个感人的乡村阅读故事,展现出新时代农家书屋带给陇原乡村的巨变。

活动期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对话部分乡村阅读推广人、基层农家书屋工作者、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就如何借助农家书屋推动全民阅读、有效破解乡村阅读难题、让阅读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展开讨论。

  活化形式,让乡村阅读更有参与度

  “乡村阅读不仅是美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澎湃的精神动力。”嘉峪关市峪泉镇黄草营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农家书屋管理员项超告诉记者,“要是能够把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农家书屋里,并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技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和途径,会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有着7年乡镇工作经历的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人大副主席陈洁,是当地一名基层农家书屋工作者。曾经一次下乡的过程中,她看到了当地农村群众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目光。从那时起,她便有针对性地通过积极倡导举办各类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积极引导、呼吁大家走进村里的农家书屋阅读,乡亲们对农家书屋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她看来,要让全民阅读理念深植于群众内心深处,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和鼓励,并通过驻村帮扶队员、驻村干部、农家书屋管理员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活化读书形式,这样会更有参与度。

  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龙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兆杰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他由于家庭变故,16岁那年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但一直保持着读书习惯。也正是这种切身遭遇,让他更加懂得读书对于农村孩子的重要。如今,他将村里的农家书屋有效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搞起了“学践课堂”,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提升乡风文明提供有力支撑。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觉得读书不分老幼,阅读不分职业。这些年,无论多苦、多累,我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书总会与我相伴。”杨兆杰羞涩中带着些许激动,他告诉记者,为了推动村里形成乡村阅读的新风尚,2019年,他个人自掏腰包购买了1000元的文化用品,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办起了“学践课堂”,这几年已经吸引了村里众多孩子加入到乡村阅读的行列。“我们村走出了金川区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

  用好书屋,催生乡村文明建设之花

  “乡村阅读不仅能让农民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改变命运,也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曾有过农家书屋工作经历的酒泉市肃州区丰乐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邓卓说,一个个农家书屋不仅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也铺就了广大群众科技兴农的广阔道路,改变了乡村风貌,也催生出乡村文明建设之花、结出了富裕之果。

  结合从事农家书屋工作的切身经历,项超有着深刻的认识,农家书屋将滋润人们心灵的学校建在了村上,建在了农民身边,这种滋润不是“蜻蜓点水”,不是“雨过地皮湿”,而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深远持久。

  2009年大学毕业的李敏通过就业考试,来到了定西市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并毛遂自荐成为村里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那时,我坐在书屋,幻想着在农闲之时,村民们在农家书屋捧起书本,通过书本去了解广阔世界的样子。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在的桦林村乡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李敏说,“村里的农家书屋承载着我的梦想,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它确实不如一项招商引资工程,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不如一项市政工程,能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却悄悄地改变着桦林村,将村民们的心凝聚在一起,进而激发了村民们投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全民阅读润乡村,书香袅袅沁陇原。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王成勇说,举办甘肃省首届农民读书示范活动,是大力推进乡村阅读、建设“书香陇原”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彰显了农家书屋工程在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甘肃将坚持数字化和融合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全省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人民精神富裕,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实践提供丰厚文化滋养和强大智力支撑。

  中央宣传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董伊薇表示,甘肃省首届农民读书示范活动,对建设“书香陇原”、助力乡村振兴时机特殊、意义重大。这为进一步做好乡村阅读推广、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