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书屋管理 >> 管理员风采 >> 正文
天津:老有所乐的黄金屋


“如今老有所养无须担忧,在这里陶冶情操、老有所乐,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晚年生活了!”新春期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周良街道水苑社区农家书屋,正在查阅资料的村民郑克旺欣慰地说道。社区文化站站长孙维贤告诉记者,郑克旺是一名老党员,退休以后每天都来农家书屋练书法、看书,他还组织成立了宝坻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周良分会,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书画创作,丰富文化生活。

宝坻区周良街道水苑社区是由10个拆迁村合并迁入的一个综合社区,新社区建成后人口近万。2009年社区建成面积15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以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用知识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水平,受到村民欢迎。书屋2014年获得“天津市示范农家书屋”称号,2015年获得第六届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冬闲“充电站” 农时“智慧库”

农家书屋为新农村建设积极助力,已经成为当地农村读者的精神粮仓。

虽然正值寒冬闲时,但水苑社区农家书屋内热度不减。书屋管理员孙玮璐告诉记者,最近每天都有20~30人在这里借阅种田、养殖、维修、手工等类书籍进行“充电”。亲子阅读渐成趋势,正在放寒假的学生最喜欢看漫画、小说,同时前来借阅少儿教育、厨艺菜谱类图书的家长不在少数。孙玮璐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给宝宝的100个断奶食谱》,她说:“这也是我要给自己借的书,在书屋工作不仅能服务村民,也有利于培养自己孩子热爱读书的习惯。”

孙维贤说:“书屋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给社区带来了新气象,许多村民通过到书屋借阅各类书籍,学到了新知识和新技术,转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产业效益,增加了经济收入。部分富余劳动力通过书本学到了一定的技能,通过报刊及时掌握信息,外出找到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办农民自己的主题活动

这样一个“闲时不闲”“旺季更火”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水苑社区村民2016年新春好去处。

书屋现有图书涉及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等种类,共计1.3万余册,报刊有3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有100多套,并配备了桌椅、电脑、电视机等设备,同时可供70多人阅读学习。

在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的同时,宝坻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结合农家书屋自身特点,努力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近几年,水苑社区农家书屋通过组织朗读作品、开展知识竞赛、畅谈读书心得等活动,在村民之间进行阅读分享和交流。开展主题讲堂,组织烹饪、电气焊等技能培训,组织留守儿童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体读书活动,举办“生命与烟草的对抗”“国学知识”专题讲座,书画研究室活动非常有特色,各项活动吸引着其他社区村民前来参加。“书屋每月都举办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活动,以前打牌、赌博的村民现在也跟着练书法、写春联、听讲座,农村陋习大大减少!”孙玮璐说。

示范管理 服务村民第一位

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手捧书卷,发挥示范书屋积极作用建设新农村,是书屋管理者的工作宗旨。

“社区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依然是社区党支部工作的大事,要始终如一地抓好建好,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村民的良师益友。通过科学制度管理和真心为农民服务,如今书屋年借阅量达5000余册。”孙玮璐说道,“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会更加激励我们为每一个来书屋的村民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在书屋的管理和运行上,宝坻区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做到“四个好”:基础好,引导村民树立爱学习的习惯;管理好,配备管理员、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扶持到位;配套好,软硬件设施基本齐全。目前书屋安排专职管理人员4名,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高标准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全天候为村民服务,切实解决村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书屋成为村民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的俱乐部。书屋通过5年的良好运作,实现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学习到经济、法律、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