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屋管理 >> 管理员风采
农家书屋的年轻“女家长”

 

 

在农村,每天19∶30后,忙活了一天的人们便开始休息。可此时,在川南边陲的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一农家书屋里,女青年陈华秀总是在书架前忙活着整理摆放图书。

陈华秀今年22岁,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合面镇太山村,为老百姓服务。由于工作积极肯干,吃得起苦,2011年被村民们推选为太山村村主任助理兼农家书屋管理员。

“以前书屋的图书就那几样,被村民们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大家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太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洪介绍说,村民没兴趣,又没钱买回新书。可陈华秀当了书屋管理员后,开动脑筋,作出一个新决定:自己掏钱买一些,发动身边的人捐一些。

就这样,太山村的农家书屋里又多了1000多本藏书。一年来,她管理的这家农家书屋,书架有5个,藏书8000多本,杂志40多种,报纸5种。

为了村民们看书方便,陈华秀规定,借阅时不用押金,打个借条就可以把书带回家,看完后再送回来。如果有人到期没还,她首先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提醒,或亲赴其家中,通过耐心和蔼地劝说,让借书者自觉归还。

作为书屋的管理员,陈华秀特别注意掌握借书人的需求和动态。像农业科技类图书、《四川农村日报》、种植养殖等报纸杂志,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现代文学作品等,对于这些借阅率高、很受村民喜欢的书报杂志,她会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及时反映给区镇负责文化管理的领导,以便及时补充。

来看书的人有老有少,陈华秀会根据不同的读者需求推荐不同的图书。

谁家闹家庭矛盾了,她就推荐《中华美德读本》、《家庭与生活》杂志;哪个村民体弱多病,她就推荐医疗保健方面的杂志或书籍;对那些做生意的,她就推荐《农民经营决策技巧》、《防止上当受骗三百招》……

由于陈华秀细致周到的服务,村民们逐渐被农家书屋所吸引,闲暇之余常喜欢来瞅一瞅,串串门。短短一年时间,书屋的借阅数量就提升到2100多人次。

村里70多岁的杨注池老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也常跑来凑热闹。陈华秀会把老人扶进农家书屋的电教室,播放川剧《变脸》、《巴山秀才》等。这些传统剧目,不仅吸引了杨注池,也吸引了村里其他老年人。看到老人们在书屋里收获了快乐,陈华秀心里也喜滋滋的。

当书屋管理员这一年来,陈华秀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如今,除了管理好书籍和电教设备,书屋每个月还要邀请技术人员来给村民上培训课,讲解养猪、林木、果树等种植养殖知识。“农家书屋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群众致富的能力”,陈华秀说,通过在书屋培训,村民们的知识技能有了提高,村里先后办起了成规模的养殖场3家,还发展了一个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一本好书就是一所学校。农家书屋就是这样一所用科技知识滋润人们心灵、传播精神文明的好学校。农民朋友们迫切需要这样的好学校。”年轻的陈华秀说,“既然选择了做农家书屋的‘家长’,就要做个好家长,把这活儿干下去!”(李小波)

来源:中国妇女报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