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屋管理 >> 管理员风采
[江苏]开书屋一辈子的乐事

 

——记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姚伙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乐绍琪

67岁的老人乐绍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对村里这片土地始终有着不解之缘,多年来他自愿为乡亲们提供农业科技服务,自费请农科院专家举办农技讲座,自发组织农民修路,自筹资金50多万元重建农家书屋……他的故事在盐城市广为传播,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几年来,老乐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评选的百佳农家书屋管理员、盐城市推选的第二届道德模范、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模范”老乐还是那个农民老乐,依旧在他心爱的农家书屋里为乡亲们找书、服务,总是乐呵呵地说:“开书屋就是我一辈子的乐事。”

为了知识跑断腿

每当老乐笑起来,脸上的皱纹便会堆积起来,这位为追求知识奋斗了一辈子的老人精神依旧矍铄。

老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也读过一点书,对农业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不懈的追求。他在2007年便申请成立了《江苏农业科技报》的农技咨询网点。

2009年8月,村里的水稻大面积发生纹枯病,青年农民陈如标等十几户农民,由于用药不对路,造成纹枯病越来越严重,眼看要绝收,几家人急得要哭。老乐听到消息后,立即回田头查看,经过他仔细比对,确诊村里的水稻患上了纹枯病。他又赶紧联系为乡亲们买来了农药进行喷洒。由于抢救及时,村里的水稻全部康复了,每亩平均收了1200多斤粮食。陈如标等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老乐还利用广播广泛宣传,全村3000多亩稻田由于及时采取防病措施,均获得较好收成。

为了乡亲做服务

老乐向记者感叹,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已不如以往,出现了“传统农业不愿干,高效农业不会干”的现象。

为此,老乐为了帮助村里青年学科技,在自己用1万元创办的书屋里新订阅了10多种农业科技报刊,还自费购买了一台电视机、大量的科技种植光盘,添置了扩音机、喇叭,经常为乡亲们宣讲农业技术,定时给乡亲们播报新闻、天气预报、戏曲等,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准,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他的农家书屋一年四季都是生机勃勃。他还借助书屋,积极组织全村农民参加科技培训活动,每年在村、镇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达20多期,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份。

此外,年过花甲的老乐还主动去省农科院学习,带领全村及邻村农民种桑养蚕、种蘑菇、搞特种珍禽养殖,种植大棚蔬菜。从此,全村人在老乐的带领下,开始走上了“学科技,奔小康”的道路。

为了孩子扩书屋

在宽敞明亮的书屋中,老乐告诉记者,这样好的房子缘于他对村里“留守儿童”的关爱。

他说,这些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每天放学后就经常去网吧、游戏厅“报到”。老乐看了心中不是滋味,心想,这些孩子如果村里人不去关爱他们,将会误了他们的一生。为了这事,老乐好多天都睡不着觉,与妻子商量,决心重建书屋,把孩子们从网吧里都“领回来”。他多次召集姑娘女婿谈自己的想法,与他们商量,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并自筹资金50万元,于2011年11月新建了一座五上五下近400平方米的两层农家书屋。

此后,孩子们在放学后和节假日终于有了“奔头”了。

姚伙村16岁的乐冬冬就是一个典型。冬冬的爸爸在上海打工病死,妈妈又改嫁到外地,他只得跟着奶奶过。乐冬冬有一次到尚庄棉花库里玩火,烧了很多棉花,造成了很大损失,被劳教几年。释放后,老乐及时把他列入关爱对象,给他送去了好多书刊,并多次请他到农家书屋来,接受校外辅导站的培训。目前,乐冬冬已经走上了正路。他奶奶说:“如果没有乐爹爹的关爱,我这个孙子就不是我的孙子了,恐怕还要进牢房。”

在老乐的帮助下,村里还有不少孩子都“浪子回头”,而老乐办的农家书屋更是成为这些孩子了解社会、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