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屋管理 >> 管理员风采
自办书屋为乡亲——山东省鱼台县农家书屋义务管理员鉴兆飞纪实

“百姓本色永记心,退休之后系为民;故居办成小书屋,广场聚起众乡亲……”在鱼台县清河镇鉴洼村乡村书屋里,醒目的悬挂着友人送给鉴兆飞的赠言。这间书屋是鉴兆飞退休后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自筹资金创办的,这里全天候免费向村民开放,因为藏书丰富,他的书屋还入选山东省100个“齐鲁书香之家”。

鉴兆飞退休前在鱼台县环保局工作,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图书带来的精神食粮,他有更深的感触。退休后,他回到老家清河镇鉴洼村,发现村里虽然有农家书屋,但书的数量少,而且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农民几乎不相干,并且书屋绝大多数时间是锁着的。他又跑到镇驻地调查,发现那里既没有新华书店,也没有借书、租书的,村民想看书,只能跑到50里远的县城去买。

2011年底,鉴兆飞花5万多元买来5000多本书,加上亲朋好友送来的,共计1万多本书。带着这些书,他回到鉴洼村,把自家的老屋修缮了一下,办起了“鉴洼乡村书屋”。起初,他认为农民家家有电视,有的还用上了电脑,没人来看书、借书。但书屋办起来后,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每天前来借书、看书的有200多人,人和自行车挤满了院子和院子周边的街道。慢慢的当地人形成了把书借回家看的习惯。

到2013年,买来的、亲朋送来的、社会捐来的书太多,老屋放不开了,鉴兆飞便用自家的承包耕地,在村头换来一户村民的闲置宅基地。他把这片宅基地垫高整平,2014年春天建起了后面是书屋、前面是休闲广场的文化活动中心。建书屋、广场时,用的人工,基本是村民自发出的义务工。村民们知道,书屋和广场是为他们而建的。书屋建在鉴洼村,前来借书的,却已向四周扩散到鱼台县清河镇的41个村、罗屯镇的十几个村,以及金乡县卜集镇、高河街道办事处的10多个村。“有近70个村的农民前来借书。”鉴兆飞说。除了这些村的农民,鱼台县、金乡县一些学校的学生,更是书屋的常客。

对前来借书的农民、学生,鉴兆飞一不要押金,二不看身份证,书借走后,还不还全靠自觉。他的想法是,即便有人不还,书也在农民手中流传着。只要有人看,书在谁那里都一样。4年多来,共有6万多人次借书,一个人一次借三四本书很正常。对前来借书的人,鉴兆飞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你家有不再看的书吗?有就送我这里来,送到这里就有人看了。”因为这句话,前来借书的人送来了近3000本书。

现在,鉴洼乡村书屋藏书量有近5万本,涵盖了中外小说、政策、法律、种养技术、健康保健等门类。对这些书一一进行登记、分类、上架,是很大的工作量。鉴兆飞双侧股骨头坏死,前几年做了置换手术,现在走路要靠拐杖。但是为了这个书屋,他告别了县城优越的生活,一年到头住在村里。对此,他说:在农村办书屋,需要对农民的热爱,需要懂得农民对书籍的渴求。乡村书屋已闻名十里八村为村民推荐本好书也是鉴兆飞的一大爱好除了本地村民慕名而来的读者也有不少藏书丰富友人常来查阅4年多来,书屋累计借阅量达6万余人次

(来源:山东省农家书屋办公室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