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屋管理 >> 管理员风采
农家书屋管理员夏昭炎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举办,评选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五类,通过群众推荐、遴选审核、公示宣传、投票评选等步骤产生。最终,共有58人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夏昭炎被评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致以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这对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夏昭炎模范事迹

夏昭炎,男,1935年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退休教授,2004年回到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故里。

他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带领乡民一道创办农家书屋,开办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成立高桥文化活动中心……

十几年来,耄耋之年的夏昭炎与夫人杨莲金不辞辛苦,不种稻田“种文化”,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乡贤的“代言人”。

一起来回顾夏昭炎的农家书屋管理“独白”——

有人曾问我:晚年怎么如此操心劳碌呢?

我的回答是:人活着就得活动,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否则,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说,我与老伴杨莲金没有忘记我们是共产党员,没有忘记我们是人民教师和公务员,没有忘记我们曾从这里走出去。

我们办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的初心,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播种文化”,只为农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我叫夏昭炎,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2004年初和老伴杨莲金一起回到家乡——湖南株洲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组。

一为刚做完胃癌手术和化疗后回乡休养;二是为故土难离,乡情难舍;三是也想做点事情,发挥余热以回馈家乡。

回到家乡后,病痛在乡亲、亲友的悉心关怀下渐渐痊愈了,我的身体完全康复了。同时我也摸索出了一条发挥余热的好路子——在农家书屋办学。

用农民的一句话说,就是“种文化”。

“种文化”,让中老年人学点时事政策,学点现代知识;让孩子们有个“第二课堂”。

说干就干,2009年初,书屋在乡亲们支持下办起来了,开初建起来的文体队也被整合在一起。这样,我们的村子、我们的屋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文化氛围浓厚起来了,读书之风也随之兴起。

对于农家书屋建设,我们的经验是:一要选好点,人口集中的屋场;二要争取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三要选好人,选择具有爱心、热心的管理员;四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挥书屋的多功能作用。

精心“筑巢引凤”

讲起办书屋,这得益于我住在城里的小孙子对我的触动。

以前每年夏天,我那小孙子都要从城里弄一大袋子图书回到老家度暑假,这让我深有感触:家乡的孩子们同样喜爱读书。

2009年初,我与老伴带头集资,修葺自家祖屋,搭起钢架雨棚,并向我的学生发出帮助我们自办书屋的呼吁,不少学生热情响应,一下子就筹集了2000多册图书。

这一举动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县图书馆的关注,并得到他们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

2011年湖南省农家书屋建到我们村,我的书屋被正式挂牌为高桥农家书屋,县文广新局给书屋送来了17大包图书、两个书架和一张阅览桌。大家奔走相告,纷纷前来借书。

起初,我和老伴既是书屋创始人,又是书屋管理员,后来我们物色了一位既有高中文化水平,很热心又有爱心,而且家就在书屋旁边的中年妇女张玉英,请她作为书屋的义务管理员。她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第二年还被评上了湖南省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

为鼓励孩子们阅读,我们作出决定:凡借书10次,每次借两本,便奖励新书一本;中小学生借书后写读书心得达到10篇以上分别授予“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称号,分别奖励新书一、二、三本,并把相片张贴墙上,每年兑现一次,以示表扬、鼓励。

高桥书屋面积虽然不大,影响却不小,藏书量已达到7000 余册,年借书量达1000余册。

用心“授业解惑

寒暑假一到,来农家书屋的中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

为了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从2011年暑假起,我们把中小学生组织起来,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并设立了“高桥四美奖学金”。

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以书屋为中心开展集体活动,如成语大赛、汉字大赛、脑筋急转弯、词语接龙、猜谜语、才艺展示、唱歌、讲故事、朗诵比赛,写字、绘画、作文比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最后评出名次,给予适当奖励。

学生免费学习,老师无偿奉献。这种留守儿童过暑假的方式,引起了社会包括一些高校的广泛关注。

高桥少儿假期学校分别于2014、2017年被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环境生物技术学院确定为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派遣师生来支教,语数外、音体美,全天上课,热热火火。

几年来,已有周边3个乡镇共8个村的5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仅2017年就有学生达147人。

此外,为活跃留守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在县委宣传部和文广部门支持下,2011年5月18日老年学校也正式开课,每月逢农历初三、十六上课,7年来雷打不动。

前几年以讲保健、教健身为主,既讲又做,学员都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小伤小病,手到病除。后来,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讲时事政治,讲政策法律,讲环保生态,讲文化,讲历史,讲党风民风,讲家风家教,内容与时俱进,魅力与日俱增。

2017年9月13日,攸县首个旨在探寻文化血脉、弘扬优秀传统、培育文明乡风的乡贤馆在我们高桥农家书屋揭幕,我们村乃至我们镇的文化氛围越发浓厚了。

热心“成风化人”

2016年,在书屋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邻村孩子借书不太方便,何不把图书送过去,让他们可以随时借阅?

于是,我们决定根据“居民较集中、有热心人管理、能无偿提供场地”的条件,在周边村组精心选择和设立借阅分点,先从高桥书屋挑选200本图书,在界市村搞试点。

试点成功后,又把原谭家垅村农家书屋的图书一分为二,一个是陈家场村,这里四个组几十户人家400多人,老党员、老妇女主任、82岁的夏欠秀,无偿腾出一间临街四扇门、光线好的房子,还亲自管理,无私奉献;

另一个是村支部书记妻子李春燕开的农资店,就在马路边上,人气很旺,借书方便。

接着又把南田村设在夏家祠堂农家书屋的图书也一分为二,分别送到南田村部一楼和荷叶塘组,广受欢迎,有人幽默地称之为“书屋下蛋”,下了个“五黄蛋”。

每到周五下午放了学,孩子们飞跑着来到书屋排队等候借书、还书,秩序井然。2017年4月14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专程来高桥农家书屋举行“农家书屋基层延伸服务调研座谈会”,对农家书屋“下蛋”的做法高度赞扬,我们深受鼓舞。

后来,我们又在佳台村设立了一所书屋,由一位积极热情的退休教师义务管理。这样,我们的书屋已升级为“六黄蛋”,六处借阅点拥有图书超万册。

(来源:中国农家书屋微信公众号)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