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通借通还、读者自主操作智能借还设备、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农家书屋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打造“4:30学堂”……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农家书屋,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图书借阅、读书分享交流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走进紫南村农家书屋,一幅阅读的风景映入眼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元旦前走进这家农家书屋时,马上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一幅阅读的风景映入眼帘,紫南村党委倡导的“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理念更是影响了该村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不断推动创新发展
紫南村农家书屋成立于2015年6月,是南庄镇基层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这家农家书屋在成立之初就纳入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2018年5月,为配合新时代下紫南村文化升级要求,紫南村顺利完成农家书屋场馆升级改造工程。新场馆面积达350平方米,藏书3万册,每年更新书籍种类达到60多种。
“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先进的设备配套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服务效益。”紫南村党委委员卢新勤告诉记者。新场馆设有图书阅览区、报刊阅览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是紫南辖区企业员工、紫南村村民及周边社区居民图书借阅、学习、文化交流、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如今,紫南村农家书屋全年图书借阅量近4万册。
“馆内图书分类清晰,严格按分类编号、登记、上架。馆内还配置了自助借还机、射频识别技术(RFID)门禁等现代化设备,全面实现RFID技术应用。”紫南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梁玉雁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馆内图书实现全市通借通还,提供无障碍、零门槛、便捷便利图书借阅服务。此外,读者还可以使用配套的自助借还设备,自行操作借阅馆内文献资源。
“没有书屋之前,我们都是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游戏,现在有了一个这么好的读书环境,我们都喜欢到这里来看看纸质的图书报刊和电子读物。”紫南村村民邱静怡说,许多村民自发来到农家书屋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了解致富信息,学知识长见识。
卢新勤表示,他们正不断推动农家书屋创新发展,努力将紫南村农家书屋打造成为服务面向社会、服务形式多样的文化阅读前沿阵地,成为村民和周边群众度过闲暇时光的好地方。
不断延伸服务范围
“群众凭二代身份证,即可享受免费借阅书籍服务。无二代身份证的学生、港澳居民、外籍人士等凭户口本、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填写申请表格,也可办理借阅证到场借阅书籍。”梁玉雁仔细地向记者介绍。
该农家书屋服务人群包括紫南村户籍人口6500多人,辖区新紫南人7300多人,还有周边社区居民。“每天放学我都会去农家书屋看书,这边书种类蛮多的,而且离家还近,特别好。”在紫南小学读二年级的潘伟峰说,读书让他们的课后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进一步丰富农家书屋服务项目,农家书屋与紫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4:30学堂”,为学生放学后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阅读环境。同时,书屋通过定期开展故事分享会、读后感写作等读书活动,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
一场青少年读书分享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领读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绘本故事,小朋友则听得入迷。“读书会有效培养和提升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也带动农家书屋的活力。”梁玉雁认为,紫南村农家书屋延伸了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阵地,精彩的读书活动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更好地体现了农家书屋的价值,更好地践行农家书屋的服务理念。
不断实现数字化阅读
2017年,佛山市禅城区图书馆顺利建成数字农家书屋资源平台。该平台以“科技入户、服务‘三农’”为宗旨,设置了“农家期刊阅览室”“农业百科全书”“报纸阅览室”“服务新‘三农’”“农业图谱图鉴欣赏”等阅读板块,包含期刊、工具书、报纸等,内容涵盖农业生产、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经济与工程等多方面,并按主题分类推送。
在佛山市禅城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指导下,紫南村农家书屋接入该平台,进一步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阅读、网络化管理,极大提升了农家书屋整体建设水准,更好地满足了基层农民群众对专业知识的阅读需求。
记者了解到,紫南村农家书屋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充分发挥该资源平台优势,精心挑选优秀的数字资源,并开展知识讲座和道德讲堂宣讲活动。梁玉雁说:“开放服务期间,紫南村农家书屋将地方戏剧、科技知识、生活常识、专家讲座等优秀影视资源等推送给广大读者,拓展农家书屋服务项目,丰富来馆读者业余文化生活。”
卢新勤表示:“今后,紫南村农家书屋将创新提升服务效能,把握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机遇,争取创建成为禅城区文旅融合时代下首家多功能型农家书屋,以优质资源、出色服务、多元平台服务村民。”
农家书屋不仅是紫南村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更是紫南村新时代文明传习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的开放有效增强了紫南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升仁善紫南整体形象,与当前的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等一同成为紫南村在新时代下开展文明传习工作的重要载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