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西村农家书屋: 升级改造抓住年轻人的心

 

栖静书院主打青少年阅读,活动安排尽量贴近孩子们的兴趣。栖静书院供图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西村农家书屋有个雅致的名字“栖静书院”,亭林有“木”,加上亭西的“西”,合在一起便是一个“栖”字;而“静”则是希望人们都能静下心来读书。“放下麻将打起鼓,放下手机捧起书”是亭西村对村民的号召与期待。

多方合力打造 突破传统桎梏

金山区有127个行政村,目前村村都有农家书屋,亭西村之前也有一个,主要面向村里的老人。2017年,听说村民有更多的阅读需求,村企结对单位金山驾校将驾校后院的一幢原本准备用作办公的小楼捐出,同时出资打造书院外两公里长的樱花大道;金山园林工程公司负责设计建造书院周边独特的园林景观;金山区图书馆、上海少儿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单位或捐赠或更新,为书院提供了图书资源。

多方合力之下,20181月,栖静书院落成,围绕书院,还有一个占地50亩的樱花主题公园,清净幽丽,景色宜人。从此,这所独具乡村风情的书院成为村民喜爱的阅读休憩的新场所。

与之前的农家书屋相比,栖静书院在软硬件上都有所升级,其中的核心则是服务理念的更新。

书院积极引导村民自治,每季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村民征集新书并进行分类编码,方便村民借阅,让书籍在村域范围“活起来”。同时,书院也突破传统农家书屋借阅手续复杂、使用方式单一等桎梏,配备了电子图书借阅机,开通无线网络,村民可以自主借阅。书屋每月定期更新电子书、大众期刊、报纸、讲座等内容。活动区放置了点播式电视机,周末定期播放益智节目、健康讲座等。数字化的栖静书院真正成为广大村民的“文化粮仓”和“智慧加油站”。

书院日常管理由3支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党员志愿者每天值班,确保书院全年开放;家长志愿者每次活动结束后协助场地整理、打扫;高中生志愿者每个双休日和寒暑假到书院参与实践,按照排班表值班,整理书籍、维持秩序等。村委会还不断挖掘乡贤资源,邀请亭西村村民、上海市金盾艺术团原团长黄纪清,金山区硬笔书法协会会长闻毅敏等,共同参与指导亭西村少年儿童在书院开展活动。 

抓住精准需求  主打青少年阅读

如果说过去的农家书屋里更多见到的是银发读者,阅读书目也偏向于养生保健、农业操作,栖静书院则主打青少年阅读,无论是书目还是活动安排都贴近孩子们的兴趣。“农村家庭现在最重视的是孩子的教育,孩子是一家的核心,抓住了孩子,一家人都围绕在书屋周围。”亭西村党总支书记顾丽萍如是说。

栖静书院每个暑假开设11门公益课程,内容涵盖手工类、艺术类、运动类等各个方面,帮助亭西村青少年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书院定期开展高中生志愿者与亭西村青少年“共读一本书”活动,交流阅读心得。每周末、寒暑假开放自习,并由志愿者们答疑解惑,针对年纪更小的儿童,志愿者和家长会在亲子阅读区陪同阅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书院在活动策划中,非常关注家庭困难的小朋友,亭林小学的小钱同学,因父母离异,平时经常郁郁寡欢,志愿者通过鼓励他积极参加书院的书法培训班,让他静下心来,重燃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两年来,书院已形成两个深受村民喜爱的品牌活动。“聆听中成长”系列讲座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如上海市“四有”好教师丁向阳、金山区检察院检察官黄敏妤等,开展1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惠及家长孩子共400多人。“行走中成长”系列考察会在寒暑假期间,书院组织村里的孩子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感受书香文脉,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结对单位让青少年开阔眼界。潘吴悦和顾希言小朋友在外出参观中与解放日报社结缘,并通过自身努力成为《解放日报》的小记者。

小手牵大手  构筑文化新载体

通过吸引年轻人,栖静书院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升级转型。目前,以家庭为单位,亭西村的家庭几乎都加入了同一个微信群,微信群里不断推送书院组织的文化活动,吸引的家庭越来越多,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美好生活的公共文化空间。

书院举办的“清明诗歌诵,亭西书香情”——亭西村清明草地诗会暨读书节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让村民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增进亲情、培植友谊;书院开设“家风家训”主题讲座,让村民共同参与讨论并展示具有自家特色的家规家训。

亭西村党总支部也在栖静书院设有“党群服务点”,每月将一系列服务资源清单张贴在书院宣传栏内供党员、村民选择,村民们因此更愿意加入志愿者队伍。2019年年初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栖静党群服务点党员志愿者向全村发起“种绿计划”志愿倡议书,共吸引近百名志愿者参与沿河村民宅前屋后环境美化,多个河道在群策群力中披上了绿装。

据了解,金山区还将重点培育特色农家书屋,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村民学习修身的重要抓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