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先进典型
新农村需要新文化
    据《湖南日报》7月24日报道,湖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建成“农家书屋”1.2万家,2007年试点建设200家。每个书屋将配置图书1500册、报刊30种、音像电子出版物100种,配置必要的阅读设施设备。建设“农家书屋”是件大好事,我们应该为之喝彩!

相对来说,现在农村还缺乏文化氛围,农闲时间农民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扑克、玩麻将、聊大天。农民少有买书、读书的习惯,很多农民即使在农业生产中碰到疑难问题,也基本上是临时找有经验的人指点一下,或是凭自己的老经验解决。农民买书少、读书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书价高,农民对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书望而却步。有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如果不包括学生课本,人均每年购书仅0.1册,也就是10个人一年才有一本书。

建设“农家书屋”不仅是激发农民看书兴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既要改进和完善“硬件”设施,更要搞好“软件”方面的配套,增添农村的“文化味”,使新农村有其健康而丰富的血肉,而不仅仅是一幅好看的新图景。

建设“农家书屋”既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和看书难,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它搭起了农民走向文明的阶梯,能促使农民更好地学习政策、法律和科技文化知识,帮助农民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增加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农家书屋”还有利于拓宽农民致富之门,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技能,推动农民科学种养和科学管理,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当然,要真正发挥“农家书屋”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服务作保障。可以探讨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读书竞赛、科技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激发农民的读书热情和兴趣,提高“书屋”的吸引力。

但愿有更多的农民走进“农家书屋”,捧起书本,接受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知识,享受到读书带来的益处和快乐,成为新农村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来源:红网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