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先进典型
宋庆莲:一手扶犁 一手握笔

办书屋源自阅读的梦想

第一次见到宋庆莲,是在2018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评审会的现场。还记着这位衣着朴素、性格开朗的湘西妹子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她管理的农家书屋,讲述她与农家书屋的缘分故事。

宋庆莲管理的农家书屋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村,在她家的一楼正厅。在约50平方米的厅堂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崭新书架依墙而立,阅读桌椅一应俱全,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吸引着往来者的目光。

书屋建立于2010年5月,迄今已走过8个年头。与其他农家书屋的建设不同的是,将书屋放在自己家里,成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是宋庆莲自己主动找主管部门争取来的。

“建一个书屋,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宋庆莲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她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出生于湘西偏远农村的她,从小背着弟弟上学。尽管初中辍学后回家务农,但她喜欢阅读、喜欢文学的情怀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宋庆莲开办农家书屋之前,她生活的文家店村没有一个书屋,也没有一家书店,每次想看书,都要徒步到15公里外的县城图书馆借阅。而村里那些没有机会接触阅读的留守儿童,更是让她感同身受。“试想一个没有阅读和幻想的童年,缺失的就是孩童时期最宝贵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当偶然在一次会上听说国家要在农村普及农家书屋,宋庆莲毫不犹豫就去找了当地主管部门领导,希望将农家书屋放在自己家里并义务管理。

就这样,全天开放、没有节假日、免费借书看书的农家书屋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开办8年来,书屋影响逐步扩大覆盖张家、枫树等附近多个村组,甚至县城的家长和孩子也来乡村的农家书屋借阅图书。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有好多人来借书看书,我别提多开心了。”一提起农家书屋,刚从菜地里回来的宋庆莲瞬间转换身份,难掩兴奋。

自愿当文化的传播者

宋庆莲曾经在随笔里写下这样一段话:阅读需要引领,阅读需要分享。乡村需要文化,乡村更需要文化的传播者。一个书屋就是一方阵地,一个读者就是一支队伍,可以发展,可以壮大!

这是她的信念,也是一直以来的坚持。书屋不仅给身边的农民朋友提供科学种田的技术指导,还成了科技兴农的知识库。藏书增加之后,书屋也成了乡村文化的中转站,不少周边的学校、企业到书屋大量借阅、交流图书,书屋更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成为留守儿童节假日里一方快乐的园地。

宋庆莲清楚地记得,那对经常来书屋借书的姐弟,如今5岁的弟弟已经会歪歪扭扭地在借阅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那个带着妈妈上学的名叫彭婷的小姑娘,是自己唯一多次送书上门的孩子,也是唯一一个不交押金的小读者;那个借书不还的老人,直接告诉她“我喜欢这本书,不还给你了,押金我也不要了”……

这些发生在书屋里温暖的小故事,让宋庆莲一次次感受到书屋对于当地群众的意义。为了不断满足农村大小读者的阅读需求,她将自己多年的藏书全部充实到农家书屋,而且还每年自费买书,填充到农家书屋。依靠她在行业内的关系,农家书屋还得到了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

就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当天,宋庆莲和她的书屋亮相中央电视台。村里的孩子们因为阅读走出了湘北山村,得到了省级和国家级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而这些,也让宋庆莲坚定了传播文化种子,为建设美丽幸福的乡村贡献自己力量和年华的信念。

爱在字里行间绵延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宋庆莲在倾情农家书屋建设的同时,也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和交流,积累了创作的素材,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多年来,她先后创作了500多首诗歌和数十篇散文、歌词、童谣、童话等作品,作品发表在《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儿童文学》《小溪流》等报刊上,多篇作品收入《全国新诗大赛作品精选》《诗探索》《当代诗卷》等,诗集《犁女梦呓》《走成阳光的路线》分别荣获第八届、第九届丁玲文学奖。

“农村生活虽然艰辛,但它磨炼了我的意志,为我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最原始、最朴实的素材。犁铧之上的艰难求索,创作丰富着我的内心世界,书本营养着我清贫的生活,文字营养着我寂寞的灵魂。”尽管在别人眼中宋庆莲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作家,而她却始终牢记犁铧之上的初心。

她说,她把生命里的爱、善良、阳光以及一切美好的种子,都播种在自己的童话里,希望能够滋养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心灵,能够陪伴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成长。因此,她的爱便在字里行间绵延不尽。

“我可以有平庸的生活,我可以有卑微的情怀,但是,我的内心一定要不失美丽和优雅。我粗糙笨拙的手掌可以沾满泥土,沾满粪便的污点和肥料,但是我播下去的种子会长出叶子,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会结出芬芳的甜果……”谈及未来的打算,宋庆莲说得很简单,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坚持做一件公益事。对于她来说,创作是梦想之根,农家书屋就是盛开在梦想之树的花。用宋庆莲的话说,让爱在更广阔的世界得到放大,凌云逸志才会分外香。

(来源:中国农家书屋微信公众号)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