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先进典型
李星:“小书包”承载“大梦想”


图为李星(左四)和东忽村村民在农家书屋一起读书。资料图

每天清晨上班前,李星都会习惯性地打开她随身背的小书包,检查一下里面各种各样的“宝贝”:关于种植养殖技术的书籍、正确使用燃气的手册、反诈宣传单……这样的动作,李星不知不觉间已经做了9年,而她随身背的小书包,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李星的‘流动小书包’”。

李星是河北省定州市开元镇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农村9年来,她以农村书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阵地,积极推广乡村阅读,传播书香文化,在开元镇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阅读氛围,被评为2023年“乡村阅读榜样”。

在村民心中“种”下读书的种子

李星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小时候爷爷家里高大的书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星最爱的就是踩着小板凳儿爬上书桌看书,家里触手可及都是她读的书和记录知识的小笔记本。

儿时难忘的阅读经历给李星心里“种”下了读书的种子,也让她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大学毕业后,李星来到定州市开元镇工作,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村民们的思想也比较落后,初来乍到的李星一时没有找到工作方向。

在一次次的外出学习和领导的指引下,李星和其他村干部决定以现有的农家书屋为出发点,在村民们的心中“种”下读书的种子,带领老百姓转变思路,走出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来。

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呢?李星和其他村干部决定开启“农家书屋+”模式,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能“爱读书、读好书”。

“用老百姓的语言,讲给他们听。”面对村里的老人,李星发起了“领读活动”,用老人们能听懂、都爱听的家乡话讲政策、讲理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教育子女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家里的老人身上,针对这一点李星会挑选一些家风家训、不要溺爱孩子的内容讲给老人们听。

对村里的其他人,李星也有自己的想法:“逢年过节或者秋收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回来,抓住这个机会,趁着他们不忙的时候,我们会开展‘亲子阅读’,一方面让家长陪陪孩子,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读读书。”这样的领读、领学活动,李星每年主持举办达100多场次,在一声声的诵读中,李星带来的这颗“读书种子”渐渐地在开元镇生根发芽。

除了领读学知识,李星还为村民们准备了“技能口袋”。通过联系律师事务所给村民们上一堂普法课,妇联的老师手把手进行育婴和家政培训,教育局的老师给村里的孩子开展课外阅读课……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也让村民们掌握了更多技能,有了更多的致富可能性。

用知识“浇灌”致富之花

开元镇的东忽村在过去一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散户经营,村民收入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通过学习,想要借鉴“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发展道路,但有的农户对合作社且不了解且心存疑虑。

“想把村里面的工作干好,光靠村干部是不行的,要发动老百姓一起行动,思想上更要先行一步。”确定了工作方向,李星背起装着政策讲解手册和种植养殖技术书籍的小书包,和其他村干部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开起了宣讲会,用真诚的心和各种知识消除了村民们的疑虑和担忧。

政策宣讲初期,并没有多少村民愿意来听,“要耐心引导,千万不能强迫老百姓来,这样只会让他们不信任咱们。”在一次宣讲结束后,李星走到了一位老大爷面前:“大爷,您觉得我们讲得怎么样啊?我们说得清楚吗?”由于李星和其他村干部用“接地气”的话把晦涩难懂的土地流转过程“翻译”了一遍,再加上地地道道的定州方言,村民们都能听得懂,“您觉得不错,下次把您邻居也带来嘛,都来听听,没坏处!”

就这样,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愿意了解流转政策,越来越多人愿意来农家书屋“听书”,村民们的思想得到了改变,东忽村也创办了定州市谷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内42户的120余亩土地连片托管和集中种植,仅2023年第一季度就累计为村民发放土地股金和现金分红7万余元。

“通过宣讲和学习指导,大家的收成高了,都感到读书有用,都说读书读出了智慧。”李星在村里打响了“知识就是财富”的“第一枪”。

心系留守儿童,步履不停实现“大梦想”

谈到东忽村这些年的变化,李星很有感触,“首先当然是村容村貌,村集体经济富裕了一些,村子也变干净了;还有最大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读书的人多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村里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李星一直记挂在心里的:那就是留下来的年轻人不够多,村里的孩子们都是老人在照顾、教育,“这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就会有差距,老人不仅要干农活,家里还有家务活,时间上就不能分出多少陪伴在孩子身上。”

因此,李星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我希望让更多的年轻爸爸妈妈留在村子里,或者说,夫妻俩留下一个也行,能给孩子更多陪伴和关爱,孩子们是未来呀!”

李星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希望,她一有机会就在群里发一些好书、好政策的链接,给群里的年轻人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间也爱上读书。当看到网络直播、网络带货也可以致富时,李星引导、鼓励村里的年轻人也加入其中,“年轻人并不是真的都想往外跑,而是因为不出去就挣不到钱。年轻人懂直播,也有想法,我们现在就在引导着、实验着,看能不能通过发展这个多留一些年轻人在村里。”

基层工作很辛苦,李星却深爱着这片土地:“我经常住在村里,就像回家一样,村民们很热情。我们的付出是绝对不会白付出的!”这样的坚持和热爱也得到了家庭的支持,李星的丈夫辞去了原来镇上的工作,自己做起了小生意,全力支持妻子的工作,共同守护着李星的梦想。而东忽村的梦想也和李星的梦想一道,正在这气势磅礴的乡村振兴大潮中生根发芽。

记者手记——

期待涌现更多乡村阅读推广人

“希望在村民们心中‘种’一颗读书的种子。”作为年轻的乡村基层干部,李星多年来知行合一,从挎起“小书包”宣讲让村民听得懂,到联系专业人士开展技能培训让村民用得上,再到为孩子们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她立足实际、转换思路,逐步将文化知识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和下一代的教育培养中。

相较城市而言,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较为薄弱。但可喜的是,仍有一批批像李星这样的基层干部、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民企业家、文化志愿者等,耕耘守护着一方乡村文化天地,引导村民真正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推动形成乡村全民阅读的亮丽风景。

在推广乡村阅读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同行者。随着广大农民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日益强烈,期待有更多人共同推动乡村阅读事业发展,发挥能力、汇聚合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力量。

(来源:农民日报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