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 >> 工作简报
广西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家书屋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506个,安置人口71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学习新技能、开启新生活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抓好搬迁安置后续扶持工作,全区1358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农家书屋目前,已建成63安置点农家书屋,年底将实现800人以上安置点农家书屋全覆盖

一、建得快,帮助搬迁群众武装头脑创造新生活

环江香牛养殖是我们的重点脱贫项目,今年想成立养牛合作社,正好能多选几本养殖方面的书,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产业脱贫户谭壮兵在新建的农家书屋高兴地说。

来到新的居住环境,搬迁群众迫切希望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安置点建设农家书屋的呼声很高。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了安置点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标准:拨付每个安置点农家书屋1.5万元,用于购置4组铁皮书柜、配备不少于400种价值11000元的图书,书屋悬挂统一牌匾、书柜统一标识。13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是135个意识形态新阵地。新建成的安置点农家书屋全部配备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国制度面对面》等党的创新理论著作和主题出版物,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发展成果的权威著作送到搬迁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富了口袋富脑袋。

二、管的活,增强搬迁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

在安置点农家书屋的管理使用中,广西突出开放式设置和便民管理,把书屋融入到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方便群众深度参与、乐在其中。

一是图书自选图书由各地组织农民群众从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和广西自主推荐图书目录中选出,力求让农民看得懂、喜欢看、用得上。河池市在安置点书屋建设中,充分征求管委会、村民的意见,阅读环境和图书内容更加符合群众口味,开放以来吸引搬迁群众争相前来打卡体验。

二是取阅自由倡导开放式书屋设置,尽量把书屋建在群众手边。百色市德保县扶朝安置点把农家书屋安排在住宅楼1车库,24小时自助借阅暑假期间,每天都吸引大批小朋友来看书以前放假只有作业,现在有了这么多课外书,还有志愿者姐姐辅导功课,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每天来书屋看书成了三年级学生农丽娜假期的小确幸

三是管理自主因地制宜,突出群众在管理上的主人翁地位。有的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等公共文化设施建在一起,实施大门钥匙流动管理;有的采取志愿者与文化专管员相结合的方式,把志愿活动融入农家书屋的管理服务;有的实行楼长负责制,借阅群众自觉参与管理,实现我的书屋我做主

三、用得好,为搬迁群众提供丰富精神文化食粮

安置点农家书屋建起来是硬要求,用得好才是硬道理。广西在整合平台资源、优化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发挥农家书屋意识形态重要阵地、脱贫攻坚“加油站”、乡村振兴“点子屋”的作用

一是资源共享。推动安置点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等共享活动空间和志愿者队伍。南宁市隆安县安置点农家书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主题出版物阅读活动,邀请百姓名嘴通过聊家常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让农民群众爱听、愿听、听得进。

二是活动共创。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为抓手,根据群众需求本地化活动内容,先后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志愿服务脱贫事迹宣讲等活动,开办家政、烹调、水电安装等技能培训班,让身边人”“身边事激发搬迁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据不完全统计,首批63家安置点农家书屋已开展各类阅读活动300多场(次)。

三是网络互连。今年1月,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正式上线,汇集政策解读、农技指导、致富经验、法制宣传微电影、本土戏曲等视听读资源,更好满足了农民群众数字化阅读需求。到2021年,135安置点农家书屋将全部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实现数字化升级。数字内容通过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在线免费阅览,打通了农村阅读服务的最后一米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