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手段,整合公共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与基层图书馆资源共享。全国多地建立起县(区、市)、乡(镇)、村三级公共图书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实现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馆通借通还。盘活了基层图书资源,提高了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237个农家书屋和1家图书总馆、29家镇(社区)分馆三级联网。20余万册农家书屋图书统一分类、编码、建库,2辆图书流动车每月定期对农家书屋和图书分馆的图书进行流转,成为一个“流动大书房”。市民卡2015年将开通借阅功能。无锡市构建区、镇、村三级网上图书借还系统,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132万张市民卡开通图书借阅功能,可以在杭州市2000多家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专业分馆、镇街图书馆通借通还;余杭区30个村(社区)开通“一证通”,实现通借通还。嘉兴市嘉善县100多家农家书屋和县图书馆、镇(街道)图书分馆实现通借通还。宁波市在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的基础上,将300多个农家书屋建成图书馆流通点。
安徽池州市在全市11个乡镇文化馆建立乡镇图书分馆,带动110个农家书屋实行“一卡通”。
山东潍坊市诸城市235个农家书屋和市图书馆图书资源统一管理,实现146万册图书在全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目前,全市办理“一卡通”借书证11万张,年外借图书期刊70.5万册次,年接待读者117.5万人次。
河南洛阳市偃师市226个农家书屋和市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总分馆服务模式。其中,42个农家书屋已实现联网借阅,其余184个农家书屋暂时手工记账式借阅,将逐步实现通借通还。
四川泸州市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统一建库、统一计算机管理系统、统一办证和借阅制度、统一服务标准。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叙永县等5个区县的109个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江阳区的33个农家书屋将于2014年底实现通借通还。
新疆克拉玛依市96个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30个中小学图书室、13个油田公司二级单位图书室和市图书馆实现了互联互通、通借通还。整合图书资源达190万册,累计办理各类借阅证4.42万余个,办证率已超过全市总人口的11%。
此外,广东东莞市农家书屋已与市、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实现通借通还;河北承德市,辽宁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营口市,江西九江市、吉安市新干县,湖北宜都市,重庆九龙坡区等地农家书屋已启动通借通还试点,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