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为普遍,客观上造成农家书屋阅读群体逐渐减少,农村青少年成为农家书屋服务的主要对象。浙江省衢州市创造性地将农家书屋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搭建“文教互哺”平台,既解决了社会各界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看管和假期安全问题,又丰富了青少年课外生活,农家书屋在服务青少年的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将浙江省衢州市的经验做法转发各地,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各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在继续抓好总局和教育部“我的书屋 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面向青少年,从图书选配、开展活动、开放使用等方面创新方式,改进管理和服务,推动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发挥更大作用。
浙江省衢州市现有农家书屋1748家。在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后,衢州市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农家书屋的合作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搭建“文教互哺”平台,变农家书屋为农村教育第二课堂、留守儿童管护中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实现书屋润泽教育、教育传承文化的双赢局面。
一是在农家书屋中设置第二阅读课堂。农家书屋根据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灵活开放,书屋管理员、志愿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根据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从小培养农村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给予学生科学系统的阅读指导,避免学生课余沉湎网络游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文化素养。目前,衢州市柯城区80%的农家书屋与所在地中小学开展“校屋”合作,共惠及农村中小学生万余人。柯城区沟溪小学将农家书屋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二课堂,学生每周在农家书屋课外阅读超过5小时,书屋图书借阅率达70%以上。
二是在农家书屋开办“放学来吧”。衢州市利用农家书屋场所开办“放学来吧”,解决了留守儿童放学后的“真空”时段及假期管理、辅导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对留守儿童“真空时段”形成“看”、“管”、“育”三维管护。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与新世纪学校中心亭校区合作,依托墩头村农家书屋开办“放学来吧”。“放学来吧”向墩头村学生推出免费的公益性活动,学生放学后、周末或寒暑假,自愿参加“故事吧”、“阅读吧”、 “ 手工吧”、“小鬼当家吧”、“孝行点赞吧”等,书屋管理员、志愿者指导学生开展读后感比赛、讲故事比赛、手工制作、书法练习等活动。农家书屋开办“放学来吧”既解决了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作用,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高度好评。
三是精心选配农家书屋管理员。“文教互哺”平台顺利实施,离不开富有文化情怀、乐于奉献的书屋管理员、志愿者。衢州市从在职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老党员、大学生、民间非遗传人等群体中挑选有能力、有情怀的爱心人士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志愿者。
衢州市江山市大陈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汪衍勤退休已近20年,原本可以居住在江山城里享清福,五年前回到故乡大陈村担任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和村歌教唱员。大陈村农家书屋不过区区十几平方米,却被汪衍勤装点得满屋书香,图书、报纸分类编号,井井有条。为了更好的总结、分析图书借阅情况,他专门绘制了大陈村农家书屋借阅月统计柱状图和曲线图张贴在墙上,可以看出,在汪老持续不懈的努力下,村里借阅量逐年增长,阅读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每到放学时间,孩子们就围坐在书屋里读书、看报、写作业或学唱村歌、做手工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汪老都会耐心解答。汪衍勤担任书屋管理员5年来,已经为大陈村创作、改写了15首歌曲,只要有机会,他就教孩子们唱村歌,传承乡土文化。在书屋的墙上,还贴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三严三实”等手抄报,汪老在自已学习的同时,精选其中的经典语句,及时给村民和孩子解读、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
